托普云农农业物联网

农业物联网

互联网+现代农业新模式

行业资讯栏目图

新闻动态

加强要素投入 发展现代农业

文章来源:合肥日报 人气:201 发布时间:2017-9-14 16:52:50 S M L

     农业要素投入的“短板”

  农村劳动力要素制约突出。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现存劳动力依赖于留守妇女、老人等,老龄化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现代化和农民自身收入水平提升。

  土地、资金等传统生产要素配置低效。农村经济发展“软实力”滞后,土地、资金等要素缺乏有效配置,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不足,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较低。

  信息等现代要素投入匮乏。农业物联网和农业电子商务起步较早但整体来看仍处于初级阶段。农业物联网商业模式试点效果良好,但多数是政府示范项目,对相关企业和农户带来的实际利益不大;受制于交通条件、人才缺失等因素,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和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远未达到要求,农业农村信息资源状况较差,信息实用性不高,缺乏有价值的信息分析和对未来农业经济形势的预测,降低了农业信息的指导性。

  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要素的市场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确立,以及公共资源分配中的城市化倾向,制约了要素在农村合理有效充分流动,限制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现代农业发展。农村土地经营管理制度不完善,市场机制对土地价格形成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土地流转稳定性不高,导致经营主体在制定长期发展目标、扩大经营和土壤改良投入等方面存在疑虑;另一方面土地流转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缺乏制度性约束,可能导致农民提高土地增值收益的合理诉求得不到保障。

  加强要素投入发展现代农业

  优化农业资源要素配置方式,培植农民收入新的增长极。

  一是撬动要素资源的市场价值。激活农民拥有的住房、土地资源、大棚设施、集体资产等资源要素的内在价值,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通过成立合作社、承包大户带头致富和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

  二是提高劳动力素质。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加大对从事农业相关人员的技能培训。鼓励支持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科技人员等各类人员返乡下乡创业创新,活跃农村经济。贯彻落实市场准入、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创建一批农村创业创新园区。

  三是完善农业补贴制度。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优化农机购置补贴,扩大农机新产品补贴试点范围。

  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率。

  一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优先发展优质原料和加工专用品种生产。推动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促进中药材、茶叶、特色养殖等产业提档升级。推进农业与其他业态深度融合,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深入推进美好乡村、特色小镇建设。

  二是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推动绿色发展;开展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建立地理标志性农产品原产地保护基地,带动区域产业和经济做大做强。

  三是以优势和特色地域作物为重点研究方向,推动特色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加快布局一批区域性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培养农业科研杰出人才。

  促进现代要素与传统农业融合发展,培育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动能。

  一是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落实《“十三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加快信息技术、绿色制造等高新技术向农业生产、经营、加工、流通、服务等全方位领域的渗透和应用,推进“互联网+”与现代农业发展相结合。

  二是推动大数据在农业领域应用,建设农业数据跟踪监测分析系统,定期发布重要农产品供需信息;统筹各类大数据平台资源,建立集数据监测、分析、发布和服务于一体的农业数据云平台,推进重点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建设。

  三是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推进冷链物流、智能物流等设施建设,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三个全覆盖”。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资源要素活力。

  一是激活农村各类资源要素潜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使农村的劳动力、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能够以合理的价格进入市场,推动城镇资源要素向农村延伸,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继续推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

  二是创新建立符合现代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投融资机制,推进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点,推广经验,把更多金融资源引向农业农村;建立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稳步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探索开展大型农机具、农业生产设施抵押贷款试点,因地制宜完善“劝耕贷”设计机理;创新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机制,明确事权和责任,拓宽投融资渠道,优化投融资模式,加大投入,全面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

  三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集体经济发展,推动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劳动、资金等要素入股发展产业化经营,鼓励农村集体经济转型发展,组织创办乡村旅游合作社等。

备案号:浙ICP备09083614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1409号

在线咨询
在线留言
服务热线
全国咨询服务热线 0571-86056609
微信客服
微信联系我们

扫一扫
联系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