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第十二届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论坛暨2025中国农学会年会在杭州举行。会上正式发布了备受农业科技界和产业界关注的2025中国农业重大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简称“三新”成果),托普云农水稻表型鉴定与品种高效选育技术(新技术)与水稻种质资源温室关键技术与装备(新产品)两项成功入选,农业技术创新实力与产品落地成果再次得到认证。

为落实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对稳产保供与乡村全面振兴的支撑引领作用,中国农学会受农业农村部科学技术司委托,牵头组织开展了本次“三新”成果遴选工作。遴选过程采用“推荐—遴选”机制,聚焦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突出技术引领性、应用实效性和场景适配性,经过初选、复选、终选三轮严格评审,共有95项成果入选,其中包括新技术37项、新产品38项、新场景20项。
本次入选的“水稻表型鉴定与品种高效选育技术”及“水稻种质资源温室关键技术装备(新产品)”两项成果,是托普云农聚焦水稻“育—耕—种—管—收”全链条,构建智能化高标准种植体系的核心支撑与重要组成。针对我国表型研究起步晚等痛点,企业打造首席科学家牵头的表型专项攻关团队,研发国产化替代的高通量植物表型采集平台,实现表型信息高通量采集与智能分析的关键装备和核心算法突破,作物原位非破坏性的高效测量和解析,解决了植物育种中存在的表型检测效率低、通量低、精度低和安全性等问题。

其中,水稻表型鉴定与品种高效选育技术是托普云农面向水稻品种高效选育研发的高通量表型鉴定技术,实现了全流程国产化,并首创了无需重复标定的快速三维重构算法,将单株解析时间缩短至5分钟以内。以自动化多传感成像与边缘计算解析为核心技术,具备高通量(单株二维解析<2秒)、高精度(误差≤2%)及无损测量等重要特征,可一次性获取二百余个表型参数,打破了国外垄断,为水稻品种精准选育和育种效率的显著提升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

水稻种质资源温室关键技术与装备是托普云农针对水稻种质资源鉴定中存在的表型数据获取效率低、精度不足、数据解析困难等痛点,成功研制出适宜温室生境下水稻种质资源高通量自动化表型采集解析装备。研发团队创新性地将植物表型鉴定技术与智能人工环境高度集成,打造的一个具备全生育期表型解析、活体动态采集与多因子环境精准调控能力的种质资源表型鉴定装备,通过精准的控制温湿度、光谱及配备的可见光成像单元,边缘计算与解析单元,可以为水稻育种研究构建一个“可控、可测、可分析”的智能科研环境。
该成果突破包括首创无需重复标定的多相机三维重构算法,实现单株5分钟内快速解析;集成自动化传送与多传感成像系统,定位精度达2mm。并开发了国内首套集采集与解析一体的算法平台TP-AIPheno,具备高通量、多参数、原位无损检测、可定制化等特征,为水稻种质资源温室精准鉴定与创新利用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本次发布的成果充分体现“四个面向”要求,技术创新突出,潜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水稻表型鉴定与品种高效选育等技术为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提供了良种支撑;水稻种质资源温室关键技术与装备等新产品、新场景则展现了数字技术、智能装备与农业多业态深度融合的最新进展。接下来,托普云农将继续加强农业技术创新,加速成果应用落地,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注入强劲科技动能。